清平乐会昌的写作背景简要概括

清平乐会昌的写作背景简要概括

问:清平乐·会昌的创作背景
  1. 答:1928年,内战爆发,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政府,对我军进行“围剿”,从1931年起,王明继李立三之后的“左”倾社会主义路线,给党及革命事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,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取得了1931年至1933年春的第一、二、三、四次反“围剿”的胜利。1933年夏蒋介石亲自策划了第五次“围剿”。当时贺蚂侍,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央临时政府推行“左”倾政治策略和军事策略,并反对排斥毛泽东的正确领导,他们不顾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,教条地提倡进行所谓“正规”战争,以“阵地战、消耗战”来对抗国民党军队的进攻,采取了“主动出击”、“御敌于国门之外”的进攻路线。而此时毛泽东在距离北部前线很远的南县视察工作,兼养病住在会昌文武坝,未能参与反“围剿”的主要战役指挥。结果反“围剿”节节禅吵失利,愈打愈困难,在此情形下,1934年10月离开中央苏区,开始了著名的长征。
    这首词作于1934年7月,毛泽东在会场登山后所作。这一时期毛泽东在党内军内已无发言权,但他并不气馁,调整心态,坚持自己的观点。在他自己说的没有发言权的1931年到1934年的那些物迅日子里,他埋头于做调查研究、读书、向中央提建议,而不是“赋闲”。“踏遍青山人未老”就是他的这种精神的艺术写照。作者自己曾说:“1934年,形势危急,准备长征,心情又是郁闷的。”《会昌》词的基调是昂扬的,语言是雄奇的,反映了毛泽东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和坚韧不拔的意志,但是字里行间也隐约表露了词人的忧虑和愤懑。
问:毛泽东的《清平乐-会昌》全诗
  1. 答:清平乐·会昌
    毛泽东
    一九三四年夏
    东方渗镇厅欲晓,
    莫道君行早。
    踏遍青山人未老,
    风景这边独好。
    会昌城外高峰,
    颠连直接旅州东溟。丛隐
    战士指看南粤,
    更加郁郁葱葱。
  2. 答:【年代】:现当代漏橘
    【作者】:毛泽东
    【作品】:清平乐
    【内容】:
    东方欲晓,
    莫道君行早。
    踏遍青山人未老,
    风景这边独好。
    会昌城外高峰,
    颠连直接东溟。
    战雹橡士指看南粤,
    更加郁郁源搜旁葱葱。
问:清平乐·会昌毛泽东的诗词解释
  1. 答:译文:东方就将初露曙色,但请不要说你来得早。我遍踏青山仍正当年华,这儿的风景最好。
    这是毛主席在1934年写的一首词,当然此词是有一定的时代背景的,这几句词应该这样理解:
    “东方欲晓”,通俗地说,黑暗即将过去,曙光就在前面。
    “莫道君行早”,发现了真理,但是不要以先行者自居,改变危难的责任重,革命的道路还很漫长。
    “踏遍青山人未老”,不断地探索,不断地奋斗,永不言败,永不服老。
    “风景这边独好”,这样的人生是真正美好的人生。
    扩展资料:
    《清平乐·会昌》写于1934年。这一首清平乐,于菩萨蛮一样,表露了同一心情。”当时,中共和红改雹军由博古,周恩来和李德(德国人)“三人团”领导。兄虚毛泽东被排挤出了领导集团,在会昌“养病”。这首词最早发表在《诗刊》1957年1月。
    参考资料:
清平乐会昌的写作背景简要概括
下载Doc文档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