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将古诗改写为剧本
问:古诗改编成剧本?
- 答:给你一个例子:清明古诗改编成剧本
【清明时节】(雨纷纷)
(路上)行人【悲伤的】;
当年多挨贫困苦,好不容易有好生活,妻子却去了,就算金银车马又有何用。
【隐隐有牧笛声传来】杜牧持酒上,【口中道】落魄江湖载酒行,楚腰轻细掌中轻,春风十里扬州路,卷上珠帘总不如。
行人【迎上前道】先生好雅兴,为何口中诗歌却仿佛我与妻子相见时的情景,如今多少红粉佳丽原来不如糟糠之妻,先生可是来上坟的。
杜牧【胡乱道】我是来葬过去的。
行人【惊道】先生何意?
杜牧【悲伤的】你与妻子真心相爱有一段美好时光,而我年轻之时多于红颜相处,却没一个真心待我的,如今还是孤独一人,现在我就葬了这荒唐的过去去寻世间的真爱情吧,你曾有娇妻好福气啊。
【牧童上】【牧笛近声音渐大】唱;世界微尘里,吾宁爱与恨。
杜牧与行人【惊讶的】杜牧上前问【这句话大有深意,好像李商隐先生的文笔你如何知道】
牧童答【不识李什么的,在前面一酒馆曾听人唱起】
杜牧【低头思】对路人说【李先生说的对,爱与恨在这小小的世界原不住道,但对生命短暂的我们来说却又是逃不了的啊,你我一个有过爱,一个被爱伤过全是失意人,不如去酒馆一醉。【问牧童】酒馆何处去。
牧童答【一直走,杏花村处是醉乡】
杜牧与行人一起随牧童前去。
【画外音】雨点下了很久很久,在这清明雨季幕落。
问:怎样把古诗《清明》改写成剧本
- 答:1957年,《羊城晚报》刊出以“世界上最短的剧”为题的剧本,也是用杜牧《清明》诗改的:“时间:清明节。地点:路上。人物、情节:行人欲断魂,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。”
有人把读成“短剧”:“清明时节(时间),雨纷纷(背景),路上(地点),行人欲断魂(人物神态),借问酒家何处有(对白)?牧童遥指(动作),杏花村(远景)。”
更有甚者,后来还有人将诗改为电影剧本镜头:
[清明时节]
[雨纷纷]
[路上]
[行人](欲断魂)“借问酒家何处有?”
[牧童](遥指):“杏花村!”
另一种编排为:
清明时节,雨纷纷。
路上。
行人:[欲断魂]借问酒家何处有?
牧童:[遥指]杏花村。
问:如何将古诗词改写为影视剧本
- 答:先选择一个故事背景比较丰富的古诗词,再把它翻译出来,有了简要的故事提纲后,根据提纲来编写扩充,就能成为一个较好的影视剧本了。
- 答:了解诗词背景,主人公,以及围绕在诗词上的凄美故事。配合自己的语言,情景和谐,是自己的思想完全进入故事中。是要答这种么?
- 答:你想改哪首,短篇诗词有发挥空间估计不大,长恨歌,春江花夜月这么长还好发挥些
本文来源: https://www.miaochuli.com/article/582bb3604ef6508a6df6494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