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世奇人写人描写手法
问:《俗世奇人》用了几种修辞手法?用的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?
- 答:《俗世奇人》用了比喻、拟人、夸张、设问四种修辞手法,用的最多的修辞手法是比喻。《俗世奇人》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,也是冯骥才的第一本小说。全书由18个短篇文章连缀构成,各篇文字极精短,半文半白,带有“三言两拍”笔意。
问:俗世奇人中作者是如何将人物刻画入木三分的
- 答:肖像描写手法
《俗世奇人》这本书写了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奇人们、发生的奇事,细致地刻画了每一个人物,为我们呈现了当时天津卫的混乱,展现出当时人们各不相同的能耐,也揭示了许多道理。
作者冯骥才先生不仅是一位作家,而且是一位画家,其文学作品中亦往往渗透着画意。这在《俗世奇人》中亦有所表现,除了不时地向我们展示一幅幅充满民族风情的风俗画之外,更着重于用写意的笔法描绘人物的外貌。
主要人物出场大多有一番外貌描写,为这些“俗世奇人”们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像。
如,在《苏七块》中对苏大夫苏金散的描绘:“他人高袍长,手瘦有劲,五十开外,红唇皓齿,眸子赛灯,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,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。”这里的肖像描画,线条清晰,色彩鲜明,勾勒出一张精明干练的奇人奇貌,为下文写人物精湛的医术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。
问:俗世奇人(泥人张,好嘴杨巴)中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哪些
- 答:中间一位穿的阔绰,大脑袋,中溜个子,挺着肚子,架式挺牛,横冲直撞往里走。
(肖像描写,突出来人蛮横气势。)
泥人张只管饮酒,吃菜,西瞧东看,全然没有把海张五当个人物。
(神态、动作描写,写出泥人张的清高自爱。)
李中堂这才明白,刚才茶汤上那些黄渣子不是脏东西,是碎芝麻。明白过后便想,天津卫九河下梢,人性练达,生意场上,心灵嘴巧。这卖茶汤的小子更是机敏过人,居然一眼看出自己错把芝麻当做脏土,而三两句话,既叫自己明白,又给自己面子。这聪明在眼前的府县道台中间是绝没有的,于是对杨巴心生喜欢。
(心理描写,表现了杨八的机智、思维敏捷。)
本文来源: https://www.miaochuli.com/article/ca1f71617b8c3f72ee7cdb93.html